为什么一些高科技公司对他们的研发部门斥以巨资,而其它的高科技公司却花了很少的钱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及其它的诸多问题,博思艾伦公司的一个工作小组花了6个月的时间调查了1000家跨国公司,并发现只有不到1/10的公司从他们的投入中得到完全的回报。然而,在这份报告中也揭示了一些知名高科技公司在研发投入上被冠以“精明的花钱者”的一些特征。
该次调查的主要研究人员博思艾伦的副总裁Barry Jaruzelski所领导的小组希望找到引领企业创新的关键所在,如果它存在的话。“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仔细研究,” 通过分析这些报告,Jaruzelski 称,“人们认为创新就像一个黑盒子,它是可以预测的。他们认为只要采取有效的机制,有投入,自然有创新。”
当那些采用有效创新战略的高科技公司用不同的战术方法开始研发工作时,他们采用了似乎放之四海皆准的专业标准:对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他们在开发产品过程中也采用了“端到端”的多功能处理方法,Jaruzelski如是说。
博思艾伦把94个卓越的公司归为一组。通常所能想到的公司均被列入其中,包括苹果电脑公司、易趣网、Google、Research In Motion(RIM)和雅虎。不仅如此,一些更年轻的公司如华硕电脑及SanDisk也位列其中。
与此同时,行业巨头微软及IBM却没有被列入其中,Jaruzelski 称,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创新。例如,该研究表明:微软2005年的研发预算比前一年下降了20%,致使该公司从2004年的研发费用榜首跌至第8位。福特汽车则在2005年研发预算中位列第一。
那么,在高科技公司中谁的研发投入最大呢?
“这方面的榜样是苹果电脑公司,” Jaruzelski称,“苹果的成功可以归结于把简单性创新寓于复杂性创新之中。至于了解用户的需求方面,苹果电脑显然是世界顶级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到概念和新点子的定义之中是至关重要,最著名的案例是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Steve Jobs与苹果产品的故事。Jaruzelski如是说。
Jaruzelski也特别提到,苹果公司似乎也了解其研发资源的有限,并意识它对大投入的创新上只能做几次豪赌。不同的是,其它卓越的创新者,如三星和索尼在创新产品及服务上却能够承受得起多次狂赌。
该份报告也提到了Google,注意到其大部分创新灵感来自于普通的工程师,该公司鼓励这些工程师花30%的时间来构想他们的新点子。“一些点子在开发或商品化阶段会比其它的点子进展更缓慢,但整个Google团队的和谐与团结的特性是这些构想向前发展的推动力,” Jaruzelski 称。
该研究也谈到了Sandisk及该公司在面对闪存价格持续走低情形下开发产品时遭遇的非同寻常的挑战。博思艾伦发现,Sandisk的关键表现来自于其“节俭的管理文化”,这种文化能使精益经营(Lean Operation)能够利用日趋下降的价格的优势快速向前发展。该公司的Sansa音乐播放器就是从这一优势中开发出来的。
在解释这些卓越的创新者的成功之道时,在整个研究报告中,有一个词贯穿其中,那就是--“创新价值链”。“端到端”流程起源于一个清晰的创新战略--对客户要具有深刻的了解。整个流程致力于将客户的需求转换成产品设计,并在整个工作中把研发和各种工具联接起来,并消除一切瓶颈。销售和市场人员从创新项目的一开始就加入进来,直到整个创新过程的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