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交易在线
首页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库存查询 | 新闻中心 | 展会资讯 | IC厂商 | 技术资料 | 自由区域
   新闻首页 |  行业动态 | 新品发布 | 政策法规 | 科技成果 | 模拟技术 | 嵌入系统 | 传感控制 | 存储设计  
当前位置:IC72首页>> IC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电子行业新闻正文

高通采用CDMA2000和WCDMA两条腿走路,淡看WiMAX技术前景

时间:2006/12/11 11:14:00  作者:  来源:ic72  浏览人数:1154
 
 

      2006年12月5日,曾执掌高通中国公司五年并在数月前升任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董事长的汪静在香港举行的2006年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电信展(ITU Telecom World 2006)期间,首度以新的身份介绍了高通公司在亚太区的业务拓展情况、高通公司的无线技术发展策略等问题。

      亚太地区成为高通营收重心

      三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展今年是首度在瑞士日内瓦以外的地区举行。汪静认为,这表明亚太地区的电信产业最具活力与增长潜力,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在亚太地区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他也结合本人多次参加世界电信展的经历指出,本次世界电信展中国参展商愈200家,参展面积占据整体面积的约1/4,“这是相当了不起的变化,要知道以前中国展商只占一个小角落,”他表示。

      对于高通公司本身来说,亚太地区也占有重要地位。从收入比例构成来看,汪静透露,目前亚太地区为高通公司贡献了70%的营收,其中韩国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2%,其次为日本,占21%,而中国与美国本土一样,为高通贡献了17%的营收。另一方面,从3G技术本身来看,汪静表示,目前全球有超过4亿3G用户(其中CDMA2000 3亿,WCDMA 1亿),这其中有一半就位于亚太区,可见这个地区对高通的重要性。

      实际上,根据CDMA发展集团在近期公布的数据,亚洲地区的CDMA2000用户已经突破1.34亿。随着印度CDMA运营商业务的增长、东南亚3G技术的部署以及KDDI在日本的大获成功,该地区的CDMA用户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如果以年为计算周期,在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期间,CMDA2000用户总数增长逾1亿,其中亚太地区贡献了3,600万的用户,超过了北美地区2,200万的新增用户。

      汪静甚至也不无风趣地谈起了身份变化所带来的心态变化。他表示,以前在中国区任职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和许多人一样,陷入因中国3G何时上马、如何上马等问题带来的焦虑心态而无法摆脱,但如今,升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董事长后,在亚太地区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后,“心态顿时轻松多了,因为在中国之外,3G在亚太地区许多地方发展得都不错,”他说。

      具体而言,汪静表示,中国经常有专家在辩论3G是否有价值的问题,但根据他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观察,出乎他的意料,这些地区新换手机用户中有一半选择换用3G手机,其背后就是3G手机价格的迅速下降等因素在起作用。“这对中国3G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中国用户接受3G的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快得多。”

      坚守3G演进路线,推动WCDMA和CDMA2000双模多频技术

      目前在无线技术中,存在着多种相互竞争的演进路线。其中一条就是沿着GSM、GPRS通往WCDMA以及HSDPA、HSUPA迈进的路线;另一条即是cdmaOne向CDMA2000、CDMA2000 EV-DO及更先进版本迈进。这两条主导路线之间,也有另一种3G技术——即中国本土的TD-SCDMA与WiMAX技术参与竞争。

      在这几种不同技术中,虽然目前CDMA2000的用户占据多数,但从长期来看,欧洲主导的WCDMA制式将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上,从运营商的角度讲,今年有关CDMA2000的负面消息不断,如澳洲电信(Telstra)宣布放弃CDMA2000向EV-DO的演进,全面转向WCDMA/HSDPA建设;韩国的SK电信也宣布开通其HSDPA网络,而在此之前该公司早在2003年即已推出EV-DO的商用服务。

      这样一股转向风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高通公司。汪静承认,目前CDMA2000发展超过WCDMA,但预计今后WCDMA将超过CDMA2000。而对于在推动CDMA技术商用上居功至伟的韩国也在转向青睐WCDMA的趋势,汪静认为,主要有两项因素在起作用,一是解决漫游问题,二是支持韩国本土的制造业出口。实际上,在第二点因素上,日本在2G时代的经历提供了教训,由于固守日本本土的2G标准,最终导致日本厂商在2G时代失去了在通信设备行业甚至手机行业中的影响力。

ic72新闻中心

图2:当前各种无线技术的演进路线。

      在CDMA2000和WCDMA成为真正主导全球3G发展大潮的趋势下,高通公司也不断推出支持多种制式的芯片组。该公司融合平台(Convergence Platform)中的MSM7200芯片组同时支持WCDMA(UMTS)/HSDPA/EDGE、WCDMA(UMTS)/HSUPA/EDGE和GSM/GPRS,MSM7500芯片组支持CDMA2000 1X和CDMA2000 1xEV-DO Rel.0 & Rev. A,并可选支持GSM/GPRS。而如今,汪静表示,高通已经开发出支持WCDMA和CDMA2000的芯片组MSM7600,预计将于2007年商用。具体而言,MSM7600芯片组集成了ARM11应用处理器和ARM9调制解调器、QDSP4000/QDSP5000数字信号处理器,并支持上述全部五种空中接口。

      而根据频率的不同,汪静表示,CDMA2000阵营中,800MHz频率的用户继续增长,450MHz的发展前景也很好,特别是在巴西、墨西哥和东欧地区。而在WCDMA方面,1900MHz已经商用,850MHz在澳大利亚等地的发展前景也看好。总的来说,“多模多频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汪静表示。

      WiMAX不需技术授权是误导?高通淡看移动WiMAX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近年来,除了各种3G技术的竞争,WiMAX技术也凭借其高数据速率优势获得业内的青睐,从技术本身来讲,也在从固定版WiMAX向移动版WiMAX发展。不过,虽然固定版WiMAX已经在一些地方获得商用,但对于移动WiMAX技术的发展,就象高通其他高管过去的态度一样,汪静同样也泼了几瓢冷水。

      “WiMAX的首要问题就是各国的可用频谱非常分散,不象CDMA2000、WCDMA或TD-SCDMA一样,拥有相对统一的频谱,”汪静表示。而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国家在3G牌照拍卖时收取了高昂的费用,而“要使WiMAX频谱免费,并不太现实,”汪静认为。

      “WiMAX的另一项制肘在于终端成本很高,系统与终端的互操作性差,不利于商用,”汪静接着表示。

      第三,汪静强调:“WiMAX不需要技术授权是误导。”WiMAX技术仍在发展过程之中,现在没有提到技术授权问题,并不等于将来不会出出现。他指出,WiMAX的核心专利约有1,600多项,由300多家公司分别拥有,没有哪家公司占据领导地位。他认为,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利于将来的技术授权谈判。

      不仅如此,汪静还认为,一种新的技术要取代旧有技术,如果没有革命性变化,就不可能取得成功。“WiMAX与3G今后的演进版本相比,在技术上并没有优势,”汪静强调。

      综合这些因素,高通公司对移动WiMAX技术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汪静举例说,韩国版的WiMAX技术WiBro已经商用一年多,但迄今只有800多个用户。

      不过,汪静也并没有完全将移动WiMAX一棒子打死。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高通必须对股东的利益负责。在这方面,汪静在话语中还是留有了余地。“如果移动WiMAX真的有商用前景,高通作为一家技术开发商,没有理由不介身其中。”他表示。

 
【相关文章】
·硬盘战场硝烟滚滚,下一代技术谁主沉浮?
·点亮“中国芯”:探寻中国芯片产业的动力源泉
·独立软件开发商错过了多线程之“旅”吗?
·Zune,你拿什么战胜iPod?
·广电总局揠苗助长,强推移动电视规格实属失策?
·风河开发商大会关注软件优化与嵌入式平台
·融合GSM/EDGE与移动WiMAX,最新基带处理器撇开3G
·印度IC设计业正在崛起,2010年产值将翻两番
·系统级芯片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为零售业/餐饮业POS系统量身定做,微软推出WEPOS操作系统
·嵌入式CPU惊现West Bridge,赛普拉斯“芯片伴侣”将一统接口江湖?
·Gartner半导体“群雄榜”揭幕,同期调高07年市场预测
·高通采用CDMA2000和WCDMA两条腿走路,淡看WiMAX技术前景
·欲与Intel试比高,高通发力膝上电脑连接领域
·06年全球半导体厂商排名大揭秘,AMD、Hynix首度挤进前十名
·高通公司扩展单芯片解决方案系列
·HUBER+SUHNER积极备战ITU世界电信展
·0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增长11.3%
 
 
IC新闻搜索
 
热点新闻
基于红外超声光电编码器的室内移动小车定位系
基于闪烁存储器的TMS320VC5409DSP并行引导装载方法
非移动市场需求飙升,ARM预计2010年出货量超50亿片
一种快速响应的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感湿薄膜设计
利用特殊应用模拟开关改进便携式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通信协议的设计
基于ARM9内核Processor对外部NAND FLASH的控制实现
基于GSM技术的汽车防盗系统的设计
热电阻在烟叶初烤炕房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高速数据转换系统对时钟和数据传输的性能要求
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IC论坛  意见反馈  设置首页  广告服务  用户帮助  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8-2005) IC72 中国·芯片交易在线
(北京)联系电话:(010)82614113、82614123 传真:(010)82614123 客户服务:service@IC72.com 库存上载:IC72@IC72.com
在线MSN咨询:ic72sale8@hotmail.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2号大厦15层 邮政编码:100013
(深圳)联系方式: 在线MSN咨询:ic72sale6@hotmail.com 在线QQ咨询:191232636 通信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振华路
注 册 号: 1101081318959(1-1)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