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40年!继垂直磁记录之后盛开的全息记录技术 |
时间:2005/8/25 14:48:00 作者: 来源:ic72 浏览人数:1326 |
|
|
|
一项技术从概念的提出,到最终实用化,通常需要多长的时间呢?假如是一项预计3年左右即可实用化的技术,无论企业,还是研究人员都会争着去研究开发。但是假如是一项需要10到20年到才能形成业务的课题,恐怕就很少有人会涉足了。研究人员就更不用说了,因为眼下业界通常是将研究人员的考核与效益直接挂钩的。 在存储领域,就有这么两项几十年前已经提出、直到最近才终于开始萌芽的技术。一是垂直磁记录(术语解说)。自1977年其原理提出之后,直到约30年后的2005年采用垂直磁记录方式的硬盘才首次亮相。 另一个就是全息记录(术语解说)。概念的提出是1963年。在70年代以前众多设备厂商曾竞相致力于这项技术的开发,但此后便被CD和DVD等光盘技术抢去了风头,在光存储技术中沦落成了二流角色。 经过40年的蛰伏,作为特别被业界看好的第4代光盘技术这两项技术开始从幕后走向幕前。在光存储国际学会“ISOM/ODS’05”上,作为令人关注的技术,很多技术人员都提到了“全息记录”。在ISOM/ODS’05的学生讲座上,听讲人数最多的就是全息记录的讲座。 如今全息记录之所以受到业界的如此关注,原因就在于首次搞清楚了此前一直不明确的介质记录容量问题。不仅美国InPhase科技公司实现了按12cm光盘换算相当于140GB的记录容量,日本的Optoware公司和索尼还分别成功地完成了100GB和80GB的记录与播放,由此让人看到了全息记录极高的发展潜力。 全息记录与老式光盘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目前主导开发的不是著名设备厂商,而是2家风险企业。比如,Optoware很早之前便已着手参与全息记录国际规格的制定工作了。但工作成员中却没有出现以往在光盘开发中一直占主角的著名设备厂商的名字。 尽管如此,现在下结论说著名设备厂商在全息记录领域今后仍将落于人后,还为时尚早。比如在被业界视为全息记录普及条件之一的“设备小型化”方面,必须得到那些拥有丰富光学系统技术的著名设备厂商的协作才行。在ISOM/ODS’05会议上,除索尼外,荷兰飞利浦电子、韩国三星电子、法国汤姆逊多媒体等设备厂商均参与了全息记录的研究工作。今后,风险企业和著名设备厂商将会通过技术的相互补充,实现全息记录的实用化。 InPhase公司是由美国朗讯科技公司的前技术人员创办的,而Optoware公司则是由前索尼的技术人员创办的。大企业不会轻易采纳的研究课题,风险企业就能筹措资金进行研究。技术人员来往于风险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培植研究开发的种子。最终再通过风险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实现技术的产品化。但愿全息记录技术的发展模式能够成为对技术人员和企业都有利的典范。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