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首都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努力实现首都在新世纪的新发展,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现就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振兴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1)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首都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二十一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使首都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北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3000美元,但经济总量不足、经济结构尚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准确把握首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必须把现代制造业作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和突破口来抓。现代制造业,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制造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适用技术制造业两大类。当今时代,高度发达的现代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成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北京在推进信息化、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优先并着力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性、低污染、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大的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制造业。这既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首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北京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科技人才智力优势,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和主要基地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力度加大,本市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处于压减萎缩状态,高新技术产业除电子信息产业外,其他领域尚未形成相当的规模。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和扶持新的产业增长点,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支撑北京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大力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战略在新世纪的延伸和拓展,与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导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更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发挥科技、人才、智力比较优势,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因此,加快现代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3)切实增强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在全市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仍然是支撑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外贸出口的重要领域,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发挥着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北京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在制造业规模、工艺技术及关键设备、技术创新投入、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一些省市有不少差距,跟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真正把振兴现代制造业作为新世纪新阶段首都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作为推动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首都经济总量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切实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4)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汽车工业为龙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加快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为提升首都经济综合实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5)基本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市场引导、持续创新;整合资源、集中优势;政府扶持、优化环境。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就是要使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既服从并体现全市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与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十五”计划纲要,落实《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和《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北京行动计划纲要》紧密结合,又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推出具体化的新思路、新举措,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郊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就是既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壮大汽车、微电子等四大产业,建设汽车工业、北方微电子产业等四大基地,扶持现代汽车、中芯集成电路等十大产品,集中力量,率先突破,带动面上提升,又要按照既定的规划,分步实施,加速推进,完善产业链条,加强配套建设,从整体上提高首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市场引导、持续创新,就是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针对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等弊端,突破瓶颈制约,攻克薄弱环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群,同时利用得天独厚的科技智力优势,鼓励技术创新,组织技术攻关,不断提高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就是要彻底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通过结构调整、企业搬迁、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解决制造业资源分割分散、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形成发展合力,同时与首都的大院大所、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推进产、学、研联合,为振兴现代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
政府扶持、优化环境,就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协调力度,提高决策层次,制定并实施倾斜政策,切实采取财税、土地、金融、人才、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有效政策,推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和作风改进,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审批环节,为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
三、主要目标和重点领域
(6)主要目标:适应首都新世纪“新三步走”战略部署的要求,紧抓新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大振兴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把北京现代制造业做大做强,使北京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具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现在到2005年,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关键产业群和产业链初步形成,为顺利实现首都“十五”计划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第二阶段从2006年到2010年,现代制造业进入总量扩张阶段,成为首都经济新的重要支柱,北京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目标,为首都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近期要举全市之力、集八方之智,重点抓好“四大产业”、建设“四大基地”、扶持“十大产品”。
(7)“四大产业”发展目标:
——汽车工业。到2005年形成年产50万辆的规模,实现产值400多亿元;到2010年年产70万辆,实现产值600亿元。突出汽车产业的龙头地位,以北京汽车投资公司与韩国现代汽车合资合作为契机,全面推动汽车工业体制创新、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全市汽车产业的资源整合,尽快形成整车和零部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链,使汽车工业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微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到2005年建成3至5条8英寸0.25微米以上水平的芯片生产线,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60亿元;到2010年再建成5条更高水平的芯片生产线,实现工业产值1000亿元。加快利用外资发展北京液晶显示(TFT—LCD)产业的新模式,培育制造业发展的新亮点。通过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重点,形成集设计开发、芯片生产、封装以及专用材料和专用设备制造于一身的产业链,使北京微电子产业长足发展,并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到2005年实现产值320亿元,到2010年实现产值800亿元。形成2至3户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10至 15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小巨人”,5个以上单产品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名牌产品,使北京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确立并成为发展首都经济的新的支撑点之一。
——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到2005年实现产值230亿元,到2010年实现产值460亿元。形成以化学制药、中药与天然药物、生物技术为重点,集生物医药创新、制造、流通和服务于一条龙的产业群,努力把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发展成为未来北京的主打产业和首都经济的助推器。
(8)“四大基地”建设目标:
——北京汽车工业基地。主要构建“一个基地、三个板块”新格局。一个基地:即以顺义汽车城为中心,包括昌平、怀柔、密云、平谷的部分地区,建成新的汽车生产基地;三个板块:即以现代汽车为代表的轿车板块,以北京吉普为代表的越野车板块,以福田汽车为代表的商用车板块。通过加快基地建设,促进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和产品升级,力争用5年到8年的时间使北京成为中国强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
——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加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大外高科技园区和林河工业开发区三大基地建设。抓紧建设国家集成电路研发如心,实施半导体硅材料基地、砷化镓单晶材料产业化以及中芯国际、合讯微电子等重点项目,在北京地区建立起国内研发设计水平最高、生产能力较强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力争用5年到8年的时间使北京微电子产业基地的总体技术水平保持国内的领先地位。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建立“一个基地、四个园区”的发展模式。把通州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作为核心区建设,发挥产业规划和基地政策的引导作用,发挥中电科北京信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示范效应,形成集聚优势;加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城科技园、丰台科技园和昌平科技园的建设。力争用5年到8年的时间,把北京建成我国现代化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北方综合基地。
——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北部重点发展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区域,使其发展成为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的创新基地。东南部重点发展亦庄“药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工业开发区,使其成为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的产业化基地。继续完善京西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创新带,完善相应的医药现代物流、新药开发等产业配套体系。力争用5年到8年的时间,使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和技术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9)“十大产品”市场目标:
在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建设“四大基地”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十大优势产品,即现代轿车、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中芯集成电路、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同仁堂中药与保健品、化学合成药、福田商用车、数控机床、数码影像及显示设备,力争使这些北京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国内市场。同时,加大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预测分析,适时对扶持的“十大产品”加以调整,推进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换代。
四、主要政策和措施
(10)加大对振兴现代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积极支持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工作。市委、市政府建立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书记、市长负总责,吸收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产业界和科技界负责同志参加,实行定期例会,研究和部署有关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突出解决好优化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充分发挥汽车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四个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切实做好全市振兴现代制造业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11)进一步突破束缚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坚持和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民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设立的现代制造业企业,一般不再是国有独资公司。改革和完善工业系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新型体制,支持组建跨行业的产业投资公司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促使国有资产向主要行业和优势企业集中。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与外资的嫁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对投资北京现代制造业的民间资本采取进一步鼓励措施,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12)实行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区域产业政策。在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落实好国家在财政、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鼓励政策的同时,抓紧研究并制定统一的首都地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区域政策。对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区五国”内的现代制造业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按照中关村的优惠政策实行。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外的现代制造业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可比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京政发〔2001〕38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市政府适当增加北京工业发展资金规模,以贷款贴息、拨款补助等形式,专项用于扶持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发展,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推进重点产业基地的各项建设。
(13)全力打通现代制造业的投资融资渠道。支持产业投资公司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现代制造业,积极推进现代制造业的投融资模式创新。充分发挥证券市场、专业投资机构的作用。对于在政府引导下建立的专业投资机构,其对现代制造业产业投入占当年投资总额70%以上的,可比照京政发〔2001〕38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鼓励现代制造业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直接发行、买壳、借壳等上市方式或发行企业债券,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支持优势企业在国内和海外资本市场扩大上市规模,鼓励增资扩股,不断增强投融资能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尤其是改善投资软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的大企业、企业集团投资北京现代制造业。
(14)增强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吸引著名跨国公司来京建立地区总部、研发基地和采购中心。鼓励支持国内大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集团将总部及研发中心、营销中心转到北京、支持企业加强与中央在京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鼓励将科技成果快速转移到产业应用。按照《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对其中所列有关现代制造业的品种、技术,继续在工业发展资金、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减免税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一心,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对于经认定的国家级和市级技术开发中心,市科委每年从科技三项费中分别给予100万元和 50万元补贴。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对研发经费达到销售额的3%到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市经委每年从工业发展资金中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15)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采用信息技术、网络集成技术、数控技术和其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的设计开发效率和工艺制造水平。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宏观引导和扶持力度,注重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增加技术改造投入,努力保持技术改造投资稳定增长。对列入国家级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除中央财政贴息外,市财政对差额部分给予2年贴息;对列入市重点技术改造的项目,按照《北京市工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支持。对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安排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注入等,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16)积极培育和精心打造“北京制造”著名品牌。充分抓住北京筹办奥运会的历史机遇,坚持市场导向、企业运作、政府推动的原则,在探索推进“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奥运经济”,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集中力量经营“优势产业”和“名牌企业”。积极支持大公司、企业集团根据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的收购、兼并、重组。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北京的“航空母舰”。鼓励和支持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名牌产品,率先进入奥运市场,占领国际市场,有效提高“北京制造”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17)制定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和专门人才战略与政策。为满足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外籍人员在京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创造一流的创业环境和文化氛围。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急需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做到“用一流的人才、办一流的企业”。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年薪制、持有股权和股票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抓紧制定企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培训计划,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投入,整合区域教育资源,组建专门职业培训机构,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18)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对现代制造业的扶持作用。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为制造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不断推进产业发展。通过预算控制、招投标等形式,凡纳入本市市级预算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采购现代制造业产品,按照《北京市政府采购办法》执行。组建北京高科技和现代制造业展示中心,集中名优新特产品,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展示,以加强对北京制造业产品的宣传推介,并作为每年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使该中心成为国内外企业和政府集中采购中心。
(19)加强重点产业基地的配套建设。为创建高水平、有特色的产业园区,继续完善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建设规划。对于经认定的重点转化项目的新增用地,应收取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及该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四源”建设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比照京政发[2001]38号文件执行。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控制工业用地价格,降低在京投资制造业的成本,以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企业集团来京投资,努力提高北京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规模档次和建设水平。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潮,呈现出“人心齐、抓机遇、求发展”的大好形势,振兴现代制造业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狠抓落实。我们要乘十六大东风,全面振兴现代制造业,为首都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把北京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为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