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Pod可以在消费电子领域所向披靡?为什么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外国手机制造商还可以拥有较高的利润、但本土制造商却挣扎在死亡线上?也许你可以列举出许多客观原因,比如我们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缺乏成熟的管理.......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我们在软件开发和投入上重视不足或根本不重视。
电子百强带给我们的启示
新浪网近日的报道称信产部公布了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今年前6个月的经营情况统计,指出电子信息百强虽然销售额增长,但平均利润率为1.6%,同比去年又下降。去年其平均利润为2.5%,已经创下了5年来的新低(最高时是平均6%),结果这半年又创出新低!
在这些电子百强中,利润较好的企业是华为、中兴、海尔集团、上海华虹集团等,他们当中,注重产品中软件开发的企业往往有较好的利润,比如华为、中兴、海尔等。实际上,在几个月前,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公布的2006年第五届“中国软件收入规模前100名企业”的名单。排名前十的企业是华为、海尔集团、中兴通讯、UT斯达康、等,这足以说明软件对电子产品的利润的重要性。
是文化差异还是宿命?
我们都知道,降低成本是提高利润的主要手段。提起降低产品成本,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降低硬件的成本,所以许多整机企业拼命地压低元器件供应商的采购价格,以此来提高利润空间,但实际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许多整机企业的利润低的惊人,而且在同一个价值链上的供应商的利润也很低,大家都活得很辛苦。曾经有个手机制造大厂的人透露他们做的手机每部只能挣一美元,为什么会有这样惊人的低利润?我想除了竞争激烈的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整机企业没有对产品中软件开发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好的软件开发其实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
在最近一次的采访中,ARM公司中国业务总裁谭军对《电子工程专辑》解释了软件在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性能中的作用,他指出:“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软件在降低成本中的重要性,比如一个手机中的软件,如果我们程序编写的好,并且使用了好的编译器,则原来需要4M内存的软件可能会缩短到2M,这样我们就可以节省出2M的闪存成本。”他接着补充道:“如果软件编写的好,则系统执行效率就高,这样整个产品的功耗都会降低,也可以节省许多电源管理上的成本。而且,软件开发的好,性能提升对品牌建设也有好处。”
目前,Nor闪存仍是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存储器件,且价格不菲。如果优化后的软件节省出2M空间,则相当于节省出0.5美元的成本!这与上文提高的整部手机只挣一美元相比,已经将纯利润提高了50%!可见软件在降低成本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所以,同样一部手机,也许Nokia就因为有好的软件不但降低了存储成本,而且提高了性能和稳定性,而本土的手机制造商呢则大都还只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上来提升利润空间。
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来获取利润空间只能使我们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中,广州视科电子(CVT)董事孙永辉这样解释:“依靠低廉的人力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会导致劳动者再教育的投入降低,由此员工素质的提高就很成问题,之后他们的效率就变得很低,然后他们只能做附加值更低的东西,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企业只注重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降低成本则我们只能处于制造大国的地位,只能获取低利润,而且,一旦周边地区出现更低的劳动力资源,这仅有的一点竞争优势也会丧失。这样,本土企业要提升利润空间还得走别的途径。而软件将是不错的选择!
目前,在整机开发中的软件有4个层面的概念,第一层是接口层,开发这一层软件的技术人员必须要懂得硬件的工作原理,或IC供应商完全公开硬件接口数据,软件开发技术人员才能进行软件开发,这一层技术最复杂,相当于给硬件编指令,或定义应用功能;第二层是中间件层,这一层是把底层的软件转换到一个虚拟标准平台上,好让那些不懂硬件的软件技术开发人员可以用标准语言来开发;第三层是操作系统嵌入层,一般比较复杂的SOC都带有嵌入式操作系统,有了操作系统就可以对系统的所有标准输出、输入接口进行编程管理;第四层是用户层,这一层是让用户自己改编一些简单用途而设计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扩充一些简单功能,或屏蔽掉一些其它功能,或改改数据库文件,比如菜单显示的字符、颜色等等。“目前,电视机生产商一般都只对用户层软件进行开发,所以非常简单。底层软件一般都是上游IC供应商请其它公司来协助开发。”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体技术设计所所长陶显芳指出。究其原因,主要是“上游IC供应商也不愿意给下游用户公开他们的技术秘密。”
但是更深刻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还是整机商对软件的不重视,陶显芳表示:“当产品技术趋于成熟以后,整机生产商反而占有很大的优势,很多事情他只需出嘴,具体事情可多让上游厂商去干,或让上游厂商另请人去干。”当然,这是产业的一个变化趋势,正如我的另篇文章“‘产业球’颠覆‘产业链’,电子设计链惊现巨变”所言:随着设计链的变迁,整机商的上游都在给它提供服务,我认为正是这样的变迁滋生了整机企业的优越感,淡化了他们的危机意识。
其实Nokia就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变化带来的优势,虽然上游的IC厂商不愿意公开他们的低层协议,但他们利用芯片定制化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它的芯片可以加入很多独特功能也能在软件上做更大的优化。
反观本土企业,在这种变迁下,没有抓住机遇。而且有的企业选择了其他道路,陶显芳表示:“其实我们最关心就是中间层,如果自己能开发中间层,那么上层软件就可以移植。所以有些整机企业去自己开发IC,这样自己对自己开发的IC软硬件全部都清楚,这样只要有时间,自己干哪一层都可以。但这样自己也要冒很大的风险,自己开发的IC只能自己用,没有量成本会降低吗?”
为什么本土整机企业不去找IC供应商定制芯片?在这里,我们发现,本土企业完全和外国企业有迥然不同的思路。难道这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吗?
陶显芳指出:“中国人的商业道德和思维与外国人是不同的,中国人做生意总是要货比三家,不愿意吊死在一个树上。基于这种心态,谁都得要事先留一手,不愿意全部透露自己的秘密或底价。因此做生意的第一道关口首先是双方要进行心理战,双方一见面很少直接进入主题,谈合作,而是先谈第三方的情况,用第三方的条件压对方;双方合作没有长远利益,都是先做一单后,第二单另外说,如果第一单我没吃亏,第二单可以接着继续做,如果我吃亏了,下一单我就找别人做。所以谁会看得更远?没有!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转来转去,今天我跟你做,明天我跟他做,来回压价,都是在做动态结合。这种合作方法产生的结果只能是短期利益,大家不会长远结成同盟,所以也不会产生垄断,最后的结果,大家的产品基本一样,大同小异。”这样做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即使产品有差异化,但在产品差异化方面我们永远都是处于低层次的水平!因为合作双方都缺乏基本的信任!这是文化差异还是我们自己的意识作祟?如果是我们固有的意识这会不会成为我们的宿命?
不光是对底层软件不重视,本土整机企业中对软件开发中的编译器也不重视。一个业内工程师指出:“我认为本土公司在编译器方面基本是零投入,很多只是提供一个烧录器。”从电子工程专辑网站的调查来看,有相当多的人在使用由芯片厂商提供的免费编译器,还有一部分人在使用盗版的编译器,没有使用专业化的工具。一个软件工程师表示:“我们开发软件,首先考虑的是正确性,至于速度和大小还不是考虑的重点。”
许多人都知道,软件是实现产品差异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但许多人认为通过软件实现差异化就是通过软件可以实现不一样的开机界面和功能显示,很显然他们还没有理解软件所能带来的真正收益。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的日益复杂,产品开发中的软件也日益复杂,整机企业将面临更多挑战,是停留在修改开机画面的层次还是从软件获得更多利润,我们的整机企业要及早决定。
谭军表示:“我认为随着产业球的变迁,由整机厂商来决定芯片和IP的时代也将来临。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模式。”中国的整机厂商们,面对这样一次绝好的掌握软件的机遇,你们是选择放弃固有观念加强合作实现多赢还是选择固守自己的阵地梦想一统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