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2年正式进驻中国以来,ARM公司在两年多内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中兴集成、上海华虹、大唐微电子、华为等公司先后获得ARM内核授权;本地知名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也已加入ARM代工项目,可提供基于ARM的IC产品制造。另外,普天慧信、科银京成、北京凯思昊鹏、中科红旗等RTOS公司以及北京旋极、深圳英蓓特等第三方公司也开始提供支持ARM内核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而各种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培训中心计划也在顺利开展。这一切与曾经单枪匹马开拓中国市场的ARM中国总裁兼安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军博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证明了这位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和能力。
不过,翻开谭军的简历不禁让人有些惊讶,进入ARM公司竟然是他人生第一份商业意义上的工作。谭军在上海复旦大学取得电子和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后赴英深造,并获得英国Essex 大学电子系统工程博士学位。之后,他成为英国卢瑟福-阿普顿(Rutherford Appleton)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和项目经理,负责无线通信方面的研究项目,直至2001年3月加入ARM公司。
从科学家到商务人士,不断挑战自己是谭军当初转型的主要原因。他在英国做科学家的时候主要是从事3G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因此很想了解实际的市场是怎样的。“当时觉得很有必要换一份工作,接受一种新的挑战。而ARM公司正在寻找开拓中国市场的人,所以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他表示。
要在中国打开局面对于只搞过科研、从未在任何公司工作过而且出国多年的谭军来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想要成功的强烈欲望和多年积累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顺利地完成了角色转变,并成功打造出ARM中国价值链。
通向成功的四种能力
由于ARM的商业模式,谭军需要和各个领域的人打交道,从芯片设计公司、代工厂、软件和工具厂商到系统厂商、大学、科研、政府机构等,这对多方位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一项考验。谭军总结获得成功需要具备的能力不外乎以下四点:
1. 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即对事物形成概念性的认识,如获得市场信息、进行分析,有了概念后再做决定的能力。
2. 使人参与的能力。即有了想法之后如何让老板接受你的想法,如何让同事和员工支持你的想法。这里就涉及到领导能力、团队协作(teamwork)、培训以及协调和沟通能力。
3. 沟通能力:如何将信息很好地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并将其吸引过来。
4. 执行的能力。既如何将能力释放出去,有目的地工作。
他强调,执行的过程中不要害怕犯错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犯错误,但犯错误后,接受教训很重要。我对员工讲,犯错误我支持,只有干事才可能会犯错误。”
至于沟通能力,谭军认为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他笑称:“大学里我担任过班长的职务,如果老同学们还记得我的话就知道,我总是通过小纸条通知大家班活动内容,从不敢上台为大家演讲。后来通过工作学习中的积累,才逐渐锻炼出这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科研人员与商务人士在常人看来差别很大,但谭军认为很多工作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上述四点能力没有一项只限于商务领域,以往在英国搞科研时,同样涉及到信息收集、团队协作、项目的管理和执行以及内部和外部的学术交流等。因此国外的求学和科研经历实际上不仅使谭军练就了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专业素养,同时也积淀了日后成为职业经理人具备的综合素质。
不过,谭军表示,人要不停为自己设定更高目标。“我始终不停抬高自己的目标,知识面越来越广,了解东西越来越多,交流能力也不断提高。进入ARM后的转型过程中也在不停自我发展。刚来中国一个人干,后来加一个人干,帮助他成功;接着两个人干,帮助三个人成功,同时和两个人怎么交流,后来3个,4个……怎么让全体员工交流起来。如今北京代表处成立,又涉及垮地区的交流。”
永远要有所准备
尽管自己转型很成功,但谭军奉劝中国工程师在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是不是需要转型?因为转型不一定代表成功。另外,即使要转型,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例如,你想成为销售经理,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商业经验、交流能力、市场运作能力。“早做准备的人,转型当然很自然。”谭军指出,“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那些想跳槽的工程师。英特尔就有一句话:永远要有危机感。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你是不是一直在做增值的投资,保证你的知识值钱。”
对于工程师希望进入外企,谭军认为,如果只想着外企必然提供高薪,这是不对的。高薪等于高效率付出,等于挑战,你是不是做好准备去迎接挑战?他补充道,外语水平和技术积累只是外企招人时考虑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为了成功而付出,很多实力雄厚的本地企业也同样有这些要求。
对于那些只临渊羡鱼、不退而结网或者怨天尤人、丧失信心的人,谭军表示:“我招人时的一个标准就是考察这个人是不是真正想成功,相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如果想成功,我想他/她肯定有所积累了。有一段时间很多人在讨论年轻人/大学生是不是应该创业?问这问题的人很可能就没准备好。”
谭军来到中国接触过很多创业者,感觉他们中比较成功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点,就是成功的愿望很强烈,感召力很强,不仅自己想成功,还想让他的员工成功,而且在工作和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创业者不能只注重技术,忽略了市场;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什么事都要自己做,成功人士培养的是团队,而不仅仅是个人。”他强调。
谭军的团队有专门做技术的工程师、市场人员、客户服务人员,他希望他们能够迅速地成长起来,在各个领域独挡一面。“他们成功以后,整个ARM中国才能成功。”他说。
成就ARM中国价值链
为了成功打造中国价值链,谭军正四处奔忙,努力寻求与中国电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展开合作。“我们需要连贯整个产业链,从芯片到工具、软件甚至到系统应用。项目很多、事情很多,但是我们愿意做,因为我们投资一次,所有我们的合作伙伴都受益,最终我们也能受益。”他指出。
“ARM在全球很出名,可是一些中国客户说我知道你出名,但是帮不了我们卖产品。这时提出了一系列课题:1.你了解客户关心什么问题,你的产品、服务能否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并满足他的要求;2.你是不是能够在指定时间内提供给他;3.你的业务模型、价格是否能满足他。通过了解他的需求再去交流你的技术,这很重要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在国内到处跑的原因。实际上很多客户的意见、抱怨反过来对我们的工作也有很大推动作用,甚至创造了商机。”他说。
在打造中国价值链的道路上,与谭军合作既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他表示,小公司是有发展潜力、有客户小公司就同样很重要。“有些公司本身尽管小,但可以提供一个独特的方案,它背后有一些很重要的客户。例如与我们合作的深圳英贝特,虽然只十来人,但对我来说这家公司真的很重要,因为它能提供一套支持ARM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具,而价格比我们的低得多,他们能比我们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我们跟他合作现在已经很深入了,我在帮助他成功的同时也让自己成功了。”
ARM在中国的业务越来越走向正轨,不过仍处于培育市场阶段,在这个集成电路产业刚起步,8位MCU仍唱主角的市场,谭军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不过,他表示,总部对他的支持很大,了解这个行业投入是很高的,不会追求短期效益,原因是芯片从设计到制造,再销售出去一般要4-6年的周期。另外,“公司把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战略,而不是作为一个地区市场来看待,这很重要,全球战略意味着支持是多方位的。”他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