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已得到全球业界的高度重视。在国内,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国家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RFID技术与电子标签应用也必将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新机遇,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针对RFID产业与应用的新发展,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张琪近日在全国IC卡应用工作会议上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金卡工程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起步工程之一,它的实施,促进了银行卡全国联网、业务快速发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推动了金融商贸电子化。智能IC卡在各行业、各地方的广泛应用,不仅创立了中国的智能卡产业,提高了人民的信息化意识,而且促进了政府与行业管理模式及工作方法的转变,推动着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全国IC卡应用蓬勃发展
随着金卡工程的推进,行业性IC卡应用工程陆续启动,IC卡已在我国金融、电信、社会保障、税务、公安、交通、建设及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十五”期间我国IC 卡发卡量持续快速上升,由2000年底的5.4亿张增加到2005年底的25亿张,5年增长了4倍。我国IC卡年均发卡量已占到全球发卡总量的15%。
智能卡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卡工程建设特别是各大行业IC卡应用工程的启动,对信息产品提出了众多新需求,拉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中国的智能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目前,我国从事与IC卡相关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约有2800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从芯片设计、模块封装、卡片和读写机具的开发生产,卡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到提供各类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服务,智能卡生产用专用设备,已形成完整的智能卡产业链,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目前,国内自主研制的各类卡、读写机具、应用软件及系统产品已占国内IC卡市场80%以上的份额,新兴的智能卡产业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产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产品以及金卡工程城市信息交换中心大型应用软件系统等都得到了大规模运用,对金卡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RFID技术在金卡工程中开始应用
随着金卡工程建设和IC卡应用的蓬勃发展,射频识别技术已在行业性IC卡工程中得到应用,如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就采用了RFID技术制成非接触式IC卡身份证,现已换发1.1亿张,计划至2008年将达9亿张。此外,在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各类电子证照与重要商品防伪、特种设备强检、信息安全管理、动植物电子标志以及现代物流管理等领域先后启动了RFID应用试点。
我国RFID产业也在智能卡产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与应用需求,进入了初创阶段。在芯片设计与制造、电子标签封装、各类读写器的研制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等方面取得实际进展。金卡工程奠定了RFID产业与应用的基础。
电子标签列入重点应用
根据金卡工程建设的需要,国家金卡办自2004年第七届全国IC卡应用工作会议后,已把RFID技术与电子标签应用正式列入国家金卡工程年度重点工作,并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金卡工程电子标签应用试点项目启动。首先服务于“三农”,推进农业(农产品)产业化,保障食品安全。把RFID电子耳标用于牲畜养殖、食品加工产业链,建立电子标志系统,进行实时、动态、可追溯的信息管理。一旦发生疫情,可及时确定污染链,进行有效控制和科学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现已在四川等地开始启动了试点,在养猪大省四川的邛崃市为一万头猪安装了电子耳标。
其次,面向工业生产过程与安全生产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把RFID用于公共安全、生产管理与控制,首先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中对矿工的安全保护与实时定位,一旦发生矿难,能及时进行准确定位和实施有效抢救。目前正在贵州等地进行试点。
此外,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重要物品的防伪和安全管理、数字旅游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方面,RFID试点工作也在逐步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