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5年前的数据完整性的结局吗?还有9年前的时序以及15年前的Verilog?这些分析模拟工具本身是成功的,但是却没有成长到被集成到实施工具,换句话说能够卖给每个设计人员的阶段。新技术必须产生足够的热量(即市场牵引),然后才能着火熊熊燃烧。
历史经验表明这个过程具有可预测的演化曲线:测量,管理,优化。新的分析工具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测量新的参数以获得更好的设计,但是最初的实施过程却是人工的。实施工具经过演变,帮助设计人员管理优化过程。最后,实施工具进一步演变,嵌入分析工具,使优化过程自动完成。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许多公司都认为自己提供的是新技术。这正是可制造性设计(DFM, 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目前的状况:DFM定义混乱,以及需要将所有的DFM工具整合为一个具有高价值的优化方案。
第一代的DFM产品都是进行分析的,但是却没有扩展到EDA业务模型中,产生的摩擦热非常小。
那么DFM怎样才能着火燃烧呢?答案是实施加上优化,因为设计人员需要帮助他们更快地获得质量最优的结果的解决方案。这一个信息很重要。设计人员需要知道如何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得到一单子的问题,自己还得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下来的阶段就是DFM业务模型如何在经济上变得可行,也就是当DFM分析工具加入到能够利用这些分析的DFM实施工具。这个业务模型可根据不同的条件而变化:芯片复杂性、工艺技术、工具价格、以及每个设计队伍需要的数量。
可伸缩性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将分析模拟工具集成到设计人员的桌面一直是工具开发商的难题。Cadence Design Systems购买信号完整性供应商Cadmos时,Cadmos工具能够与Cadence的布局布线流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测试基准工具只有成为设计验证套件组成部分时才获得了成功,每个设计人员必须有一套模拟器与测试基准工具打交道。
各家公司的DFM工具都正在寻找一个具有伸缩性的模型,其中部分将成为实施工具的一部分。即使这些成功地生存下来的工具仍然将面临另一个技术性的大问题:目前的实施工具的底层体系结构能够有效地利用DFM分析工具的优势吗?
没有适当的核心架构,分析工具提供的数据就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降低整个方案的效率。缺少适当的架构和良好的效率集成,芯片设计人员有什么理由改变工具的流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