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球DVD专利联盟八大会员之一的东芝,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337调查申请,17家涉嫌侵权企业中有14家是中国公司,这对本来就艰难度日的中国DVD产业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也是中国电子行业继Sigamtel诉珠海炬力后,面对的最新一起337调查。
事实上,由于337调查具有“立案容易、程序简便、管辖权广和影响面大”等特点,已经成为“杀伤力最强和应用最普遍的贸易武器之一”,也是中国电子出口商最担心的事情。据统计,截至2007年5月,美国ITC共对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地区的公司提起了61起337调查,其中属于电子行业的案件有23起,比例高达38%,属于“重灾区”,不少中国电子出口企业谈“337”色变。
337条款真的只能是中国出口企业心中永远的痛吗?中国电子企业如何预防和应对337调查?在日前由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主办,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07中国高技术企业与美国专利诉讼战略论坛”上,多位熟谙337调查的资深律师就此接受了《国际电子商情》记者的采访。他们传达出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337调查并不可怕,关键是中国企业必须要学会主动出击,而被动只能挨打。
主动防范 三招远离侵权风险
应对337调查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事情,即使最后胜诉,也需要花上一笔价值不菲的律师费,与其亡羊补牢,为什么不主动做好防范工作,让调查尽量远离你呢?
美国众达的Steven E.Adkins律师对《国际电子商情》记者建议说,为了避免触及“337条款”高压线,中国企业在向美国出口产品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有关的专利查询。如果条件许可,更可以委托美国律师做侵权分析。如果发现存在侵权可能,应及时的对产品进行修改。他还指出,专利查询工作进行的越早越好,最好是与产品设计同步,而不是等产品完成后再对专利进行检索。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三点:第一,同步检索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在产品设计中考虑改用其它方法,绕过已有专利;第二,如果确实要用到别人的专利,也可以尽早向对方提出专利授权许可申请;第三,避免了产品设计后返工的风险,可以有效降低产品设计成本与缩短上市周期。
其次,在中国电子制造商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贴牌、代工型企业,这些企业要特别小心被卷入原厂的知识产权纠纷之中。为了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接受外商订单时,企业应该主动要求对方出示相关专利权的证明文件。如果外商既不是专利权所有人又不能提供适当的授权证明文件,则应考虑在合同中订立明确条款,规定任何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都应由该外商负责并赔偿己方损失,以合理转嫁侵权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