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已经被架空。由于政策环境难以获得实质性的突破,长达4年的IPTV与广电系的“爱情长跑”时至今日仍没有“开花结果”。尽管设备厂商都对IPTV市场寄予厚望,但是进展缓慢的IPTV因各方的利益博弈,将很难早日给他们带来投资回报。
2008是拐点?
对于IPTV,2008年听到的多是利好消息。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称“1号文件”)发布,为电信与广电的相互开放和业务交叉扫清了政策障碍;1月31日,原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联合发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称“56号文”)开始正式实施。因此,在2008年IPTV在中国峰会上,我们更多的听到了充满希望的发言、看到了满怀憧憬的眼神。一时间给我以一种IPTV正如火如荼发展的错觉。
多数评论认为2008年将是IPTV的拐点。但是这个拐点既可能走向生,也可能指向死。2008年的IPTV就处于这样难以琢磨的拐点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1月底,中国的IPTV用户总数不过120万左右。在CCBN2008主题报告会上,国家广电总局透露,我国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到2007年底已达到2600万户。
120万对2600万,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竞争,IPTV快速进入家庭的目标将如何实现?随着广电系数字电视平移速度加快,IPTV所面临的拐点将越来越指向不乐观的一面。
被架空的政策难以救市
IPTV的发展靠什么?现在看来肯定不是政策。
近年来,政策并没有为IPTV的发展创造多大的空间。尽管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动三网融合,推动广电和IPTV的合作,但是由于广电的强势,这些政策大多被束之高阁。
发改委体改所产业室主任史炜认为,“IPTV这个产业,过去基本上依赖于政策的突破,已经7、8年了,包括前总理朱镕基亲自批文,也没有解决问题。”
由于IPTV用户与广电数字电视的用户发生重叠,也使得许多地方广电依托自身对内容的监管优势,辅以广电总局《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39号令)和《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82号文件)的政策支持,影响了各地IPTV的发展积极性。
随着广电总局和原信产部联合签发的56号文和国务院的1号文件的出台,使原本渐趋低迷的IPTV市场又再度激发信心,成为2008年IPTV产业发展的开年利好。就目前的政策而言,两个文件虽然允许电信进入广电领域,但政策本身的出发角度,更多是为广电由数字电视升级互动电视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支持,而互动电视将是IPTV未来的最大竞争者。在这样的政策下,IPTV以120万的用户对抗拥有2600用户的广电,无异于蚍蜉撼树。
因此,对于IPTV来说,接连出台的所谓“利好新政”最后不是被架空就是给他人作“嫁衣裳”。利好政策不利好,还如何谈救市?
市场化还是关键
埃森哲调查发现,中国区近83%的被访群体认为,他们对媒体消费希望获得更多的控制,如采用哪种渠道,采用何种方式等。消费者希望拥有丰富多彩的渠道和方式。IPTV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方式和这种市场需求相契合。但是如果无法真正进入市场,再符合用户的需求也无法获得真正的生存空间。
中国网通集团香港独立董事侯自强指出,IPTV的模式并不是很稳定。尽管广电有很多弱势,但是在电视行业,还是它最强。如果IPTV维持的模式是今天数字电视简单的延伸,不会有太大的空间。故而,找到真正适合IPTV的市场才是关键,尤其在政策悬空的时候,电信运营商踏踏实实地做大IPTV市场远比期待政策要更为有效。
中国互联网协会的《Netguide2008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67.1%的互联网用户表示互联网是其“第一接触”媒介,这显示的是传统媒体的逐渐弱势,或许这里就有IPTV摆脱政策禁锢的另一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