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竞争对手台积电告上法院指其侵权的中芯国际,与台积电达成和解协议,中芯将向台积电支付1.75亿美元专利费。这场自2003年至今的中芯——台积电代工官司拉锯战终于划上了一个暂歇的符号。
中芯国际:将“和气生财”进行到底
半导体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代工行业的后起之秀,中芯国际虽然成长神速,但更面临行业兄长们的一路打压、自身成长所存在的必然不足和同行业对手资源人才的疯狂抢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于中芯国际,寻求一个公平的贸易环境和发展空间比什么都重要。
从起初应对的否认态度到“橄榄枝”的一再抛出,中芯国际在整个事件中的态度无不体现了以公司稳定为主的应对思路。如就代工而言,IC设计与制造的相互合作本就是行业的最大特点,客户在投片的选择、变动之中交流技术也不足为奇。如果真正考量诉讼内容,也许中芯国际未必尽在下风。只是在这几场与英特尔、威胜甚为相近的官司中,如若长期应战则必会遭受诉讼导致的相关影响,股价、市场无一不受牵连。
虽未承认竞争降价,但中芯国际一再的降价直接导致了企业站到了微利的边缘。进入2005年这个普遍不看好的半导体萧条年,中芯国际虽可依靠大陆市场,但面对近90%的国际客户,如果不能把这轮官司战压住,届时诉讼政策的限制、半导体客户的跨期下单极易使这位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的“新秀”面临订单不足的危险局面,进一步的发展和行业地位的保持就很难提及。
“感谢主!”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张汝京面对和解这样表示。
台积电:不满意但可以接受
这次和解的结果符合众多业内人士的预期,但赔偿的数额却明显低于外界的预期。面对各方的询问,台积电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只是表示:他个人对这个结局抱持“不满意但可以接受”的态度,而针对外界质疑的是否有第三方介入的问题,他表达了没有人介入说法。
在双方协议当中,台积电不允许中芯使用台积电的商业机密,但同意针对某些特定台积电的商业机密,不对中芯提出告诉。此外,双方也同意不对外公布协议中之其它内容。加上最后一句“双方同意不对外公开其它的协议内容”。整个台积电公布的新闻稿中,处处伏笔,又屡见前后矛盾,诸多咬文嚼字及预留伏笔的说法使双方关系前景更显扑朔。有业内人士表示:难免令人觉得这桩“不满意但可以接受”的和解案,似乎有第三外力介入的痕迹。
和解之后:路还很长
面对和解的结果,中芯国际虽表示欣然,但以后的前景却使各方为之担忧。由于赔偿导致的预计下降64%的盈利,受到限制的设备进口劣势,被大挖墙角的技术人员和普遍抱怨待遇偏低的内部员工,中芯国际的发展还将面临很多的问题。虽然和解在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过招中到底是圆满的句号还是暂时的惊叹号并不为人所知,但如何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在获得多方支持的前提下保持迅猛的发展,中芯国际——和解之后,路还很长。
PN结工作室闲话
不论高层曾经的恩怨,还是世界代工前三位的竞争纠缠,台积电与中芯国际永远是半导体产业关注的焦点。中芯国际依托大陆资源市场的优势,本就使无法大规模投资大陆的台积电心生芥蒂,随后发生的抢单,降价更使这位代工大哥坐立难安,看着只有几年历史的后辈打到了家门口,台积电连续发动了几次诉讼攻势。
也许源于我国历史的人物史记述传统,台积电与中芯国际的纷争报道始终链接着两“张”恩仇,无数的报道关注于双方高层的历史关系,尽力从中挖掘出企业举措与个人经历的“必然”联系。一时间,两大公司的所有过招基本被划归到了哈姆雷特IC版的领域。
其实作为半导体行业,同行的竞争本就相当激烈,“你死我活”有时也并不为过。一个在短短4年内迅速成长为改变整个代工格局的第三大代工企业,受到同业“前辈”的打压也应在正常的预期之中。虽说中芯的腾飞与高层的个人魅力密不可分,但如若仅将代工的竞争渲染成英雄时代的编年史则难免掩盖了企业决策的理性本质,疏忽了这个核心产业的实际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