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国内计算机硕士毕业后就去了美国,在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三年以后,王先生花费了不少读完了全职MBA。由于履历非常出色,在经过一系列面试后,王先生收到了多家高科技公司的Offer,一类是AT&T这一类美国大公司,他们的薪酬优厚,但基本上没有期权;另一类是德信无线和侨兴这类急于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他们开出的薪酬较低,但许以一个可能前景光明的未来。“说实在的,我个人认为,AT&T是拿绿卡的好公司,但工作上前途不大。”王先生指出,“如果去德信,说不定真能有点作为。”另外,王先生也向MOTO发过两次简历,但估计是由于MOTO美国公司在裁员,所以没有收到回复。
德信无线的收入构成变化反映了其正在转型
德信无线涉足制造,全面转向ODM
在王先生犹豫着是否将自己的未来押在德信无线上的时候,德信无线已经踏上了新赌途。3月29日,德信无线宣布与一家领先的“一站式”手机组件供应商签署了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便为全球领先的手机客户提供一站式ODM服务。根据协议,合作伙伴将持有合资公司69%的股份,而德信无线将持有其余31%的股份,新合资公司将位于北京和上海两地。德信无线将为合资公司提供一支300人的工程师团队,合作伙伴将提供初始资金,并向合资公司转移约200名员工。
德信无线董事会主席兼CEO董德福表示:“客户建议我们与合作伙伴展开合作,以优化供应链。合作伙伴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专长以及德信无线的手机设计能力,使得这是完美的合作。我们相信,合资公司将创造协同效应,帮助德信无线和合作伙伴赢得全球领先客户的合同。”
而在此前,业界一直盛传德信无线和比亚迪成立了一家名为“比德电子”的合资制造公司。尽管德信无线在公告中没有透露合作伙伴的名字,但不少业界人士表示肯定就是比亚迪。德信无线一些女发言人对记者表示:“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和合作伙伴达成了共识,不透露它的名字。”对于合作伙伴是否为比亚迪的猜测,她不愿意评论。
值得关注的是,有部分媒体曾报导说:“2006年末德信在沈阳沈北新区投资设立的手机研发和制造基地——德信科技园项目正式签约,该科技园将于2007年6月正式动工建设,5年后年产值可达200亿元。”不过,作为上市公司的德信无线的公告中并没有相关新闻。这位女发言人解释说:“我们老板有很多生意,所谓的德信科技园和上市公司德信无线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没有任何新闻发布,也没有公开进行澄清,因为和我们没有关系。”
对于德信无线为何涉足制造,一位接近德信无线的人士对记者透露说,2006年德信无线主要是智能手机向ODM转型,还是以i-mate等品牌厂商客户为主,但2007年德信无线的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s)也全面转向ODM,并且拓展运营商客户也将获得成效,随着出货量增长,自己拥有工厂变得十分重要。2007年1月初,德信无线宣布获得了三家运营商客户——Hutchison Cat Wireless Multimedia Ltd( Thailand)、Asia Pacific Telecom Group(Taiwan)和Sferia S.A.(Poland),第一阶段的订单价值320万美元,在三个月内交付。王先生也表示,德信无线的高管在面试的时候多次提到了Sprint的名字,估计如果去德信无线,他的主要职责也是开拓北美运营商市场。
上述接近德信的人士解释说:“由于智能手机单价比较高,利润率高,产量不大,因此成本控制要求不高,可以外包给别人生产;但功能手机量大,成本非常重要,采购和成本控制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因此自己拥有工厂显得必要。”他透露说,在此前,德信无线的智能手机由台湾正威(foxlink)代工。而德信无线和比亚迪合作,无疑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德信无线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而比亚迪在物流和生产方面领先。德信也是一个非常善于和别人合作的公司——此前,德信无线已经和高通成立了合资软件公司,并和微软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事实上,中兴和华为也在巨资打造手机生产基地。水清木华电信研究总监沈子信对记者表示:“以前他们多是外包,市场竞争激烈了,要求企业价值链变短,所以要自己建工厂。”
德信无线上市以来的股价变化情况
成为品牌厂商,是手机设计公司的终极目标?
从长远来看,德信无线涉及制造,可能也是为未来成为品牌厂商(OEM)进行储备。尽管中国手机设计公司曾一度辉煌,但随着技术和市场成熟,利润越来越薄,上游芯片供应商提供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完整,下游品牌厂商自建研发队伍,作为中间商的手机设计公司的空间越来越小,“黑手机”成为手机设计公司的主要市场——然而,对于德信无线这种大型手机设计公司来讲,黑手机市场一是吃不饱,二是在速度和灵活性上根本拼不过众多小型的手机设计公司。
事实上,和很多设计公司发家于黑手机不同的是,德信无线主要是依靠为NEC等日系厂商设计面向中国市场的手机,中国特色的PCBA(所谓卖板子)业务所占比例一直非常小。随着日系手机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德信也开始了从IDH到ODM,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从品牌厂商到运营商客户转型——这已经在德信无线的财报中反映,设计收入和授权费不断下降,而整机收入不断增长。由于德信无线此前有为日本手机厂商设计产品的国际化经验,积累了技术实力,又是纳期达克上市公司,开拓国际业务比国内其它公司更有优势。
手机设计公司达成无限总裁文晖表示,对于德信无线这样的手机设计公司来说,转型为ODM或做自主品牌,是未来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值得注意是,另一家大型手机设计公司西姆通的母公司晨兴电子不久前已经获得手机牌照。沈子信对记者表示:“设计公司转向ODM甚至是打自己的牌子是一条必由之路,现在手机行业竞争激烈,手机设计公司出山是被逼无奈,也是趋势”。
而上述接近德信无线的人士认为,德信无线正在走台湾宏达(HTC)的路:最初宏达的客户主要是品牌厂商,后来宏达悄悄和运营商推出联合品牌Qtek。在获得了全球几大运营商客户后,2006年宏达终于在零售市场推出了自有品牌“HTC”,和品牌厂商撕破了脸。他强调:“我敢大胆预测,5年内德信无线一定会打出自己的牌子”。
“感觉德信还是挺能干,就算我将来不进德信,也会买个德信的手机。”离开了国内几年的王先生,在对德信进行一翻研究后如此表示,“但很难想象德信牌手机会有人买”。或许正是因为还有这个疑问,最新的消息是,王先生终于选择去了AT&T,没有和德信无线一起豪赌未来,但不知道他是否会考虑笔者当初给他的建议——去AT&T享受生活,同时适当买进德信无线的股票,这样如果未来德信的股票涨了,他也不会有遗憾,也会照赚不误。凡事都有风险,股市、职场和商海都是如此。